查看原文
其他

观照|是非以不辩为解脱

灵隐寺 2024-03-19

一位老禅师一直被人们尊奉为一个过着纯洁生活的人。在禅师居住的寺院附近有户人家,他们全家都是禅师虔诚的信徒。
一天,其中一家人发现自己尚未出嫁的女儿怀孕了。父母一再逼问女儿:“谁造的孽?” 因为女孩经常去寺院玩,父亲最相信老禅师,为了保护自己的情人,女孩情急之下,就说:“孩子是禅师的。” 
父亲震怒了。他怒气冲冲地拿着木棒,找到老禅师,不由分说地将禅师痛打一顿。老禅师面对着愤怒的人们,他知道解释是徒劳的,只是平静地问:“是这样吗?” 
此后,禅师依旧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的日子,尽管他已声名狼藉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受干扰。
小孩出生后,女孩的父亲理所当然地把婴儿送到寺院去,当着所有僧人面要他抚养。孩子是无辜的,禅师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婴儿,就像父亲。他每天都向附近村民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,虽难免遭人白眼,但他总是泰然处之。
一年以后,那个女孩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,她将真相告诉了她的父母,孩子的真正父亲是村里的一个青年。女孩的父母懊悔万分,带上女儿立即去找禅师,表示深深的歉意,请求宽恕,并要回了婴儿。禅师依然是心如止水,只是淡然地说了句:“是这样吗?”
禅师还是像往常一样,平静地生活着,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。


人生在世,人人都有可能被诋毁、被中伤,被误解。佛陀在世的时,也受到过种种的诽谤。世间很多人可以受累,却不能受委屈,会把“名”看得很重,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。所以“名”便成了生命的枷锁。处处要维护这个“名”。
当然,好名声也很重要,因为好的心地和好的行为才能有好的名声。但是,世间人心各有不同,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,事实上根本就无法存有一个完美的“名”。“名”这个东西,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
努力保护自己的“名”,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苦乐交给了别人。别人说自己好,自己就快乐一点儿;说自己不好,自己就痛苦。“谣言止于智者”。我们根本就管不了别人怎么说,但是可以管得了自己的内心如何领纳。佛教里有“是非以不辩为解脱”这样的清规,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行,也是具体的生活方法,真的做到了,就一定会有受用。

是非以不辩为解脱,为何不辩呢?因为真理或事实,从来不会因为辩或不辩而改变,如《心经》云: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”古德也说:“是非何须辩,真伪久自明!”
以不辩来应对是非,是一种境界。能有不辩境界的人,即能做到不诤。什么叫做不诤呢?《大智度论》云:譬如有目人,见群盲诤种种色相,愍而笑之,不与共诤。
诤本身就是贪嗔痴的产物,也是贪嗔痴等的综合体。同时,诤之始,便是贪之始、嗔之始、痴之始。诤之开,百万障门因此而开,百万魔业因此而造,百万恶果因此而生。
修行不辩者,必是不诤的修持者。无论身居高位、富可敌国,或隐居乡野、身无分文,皆应不辩、不诤。不辩、不诤,不等于懦弱、无能,不是因为人微言轻才不辩不诤,而是因为慈悲与智慧。


线上随喜

盖闻欲种福田,无过斋供最胜;希登觉岸,莫如布施为先。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,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。苟能具严精洁,奉万德之慈尊,心起虔诚,延六和之上士,必定功无虚弃,德有攸归,多臻福慧于今时,早脱尘劳于异日!

长按左侧二维码,线上供佛斋僧,同植胜因!

原夫人畜攸分,贪生之心理一致;形骸虽异,本觉之佛性无殊。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,将他肉以养自身?屠门痛夜半之声,罪渊无底;浩劫感空前之苦,业海靡涯。深望改往以修来,断恶而行善,护生如己,普劝共种福田;爱物成仁,自卜同跻寿域!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,长按左侧二维码,随喜放生,广结善缘!



往期回顾




藏识

藏识天王殿  楹柱联——悟道一念自开怀
藏识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琉璃世界放光明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慈云法雨济群生
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广大行愿利有情藏识|药师殿  楹柱联——灵山复现慈云藏识|药师殿  楹柱联——更期精进共证菩提

☀巡觅

巡觅|白露已过 初识云林
巡觅|初到飞来峰 何谓飞来
巡觅|二到飞来峰 碑在何处
巡觅|三到飞来峰,千年造像
巡觅|灵隐四季 听禅问道
巡觅|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

☀学处学处|佛经中的四种月喻:圆明朗彻,普照众生
学处|没钱布施供养怎么办学处|如何依《普门品》修学学处|弘一大师讲药师法门
学处|达摩祖师《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》细讲
学处|略谈六根清净

☀观照观照|十种礼佛方式,你属于哪种观照|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
观照|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观照|放下与放不下
观照|因为无常 才有希望
观照|批评他人时须先检点自心

物语

物语|彼岸花——解义离生灭 即云到彼岸
物语|桂花——天香月中落 秋色为伊忙
物语|马缨丹——自兴自谢 犹枯犹荣
物语|麦冬草——于阶石间安身 于柔弱中取胜
物语|南天竹——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
物语|银杏——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
☀常识常识|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“经”常识|吃素与吃斋的区别常识|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常识|佛门礼仪——如何在寺院过堂常识|为什么寺院的门槛不能踩常识|佛教中的神兽——狮子

☀素食素食|纯素、五辛素、奶蛋素、锅边素,带你一次“素”清楚素食|一蔬一果皆是禅
素食|植物也有生命,为什么吃素不算杀生素食|什么是三净肉
素食|吃菜指南——慈悲、少欲、清淡
素食|吃菜主义——素四物汤

☀分享分享|学习慈悲善巧  感悟多彩人生分享|三支清香
分享|我们都是有缘人
分享|遇见灵隐
分享|此心安处是吾乡
分享摒弃杂念 顺心而为

☀赏析赏析|灵隐寺祖师契嵩禅师的诗歌意境赏析|敦煌莫高窟历代观音菩萨画像赏析|杭州佛学院艺术院学僧观音三十三化像
赏析|含蓄凝炼、秀润中和——憨山大师的书法你见过吗
赏析|王羲之集字《普门品》
赏析|董其昌书《信心铭》

编辑|妙莲

责编|妙声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